目前,社會上主要非法集資在民間投融資中介機構、房地產行業、證券期貨行業和私募基金、養老服務、農民合作社、預付消費、互聯網金融領域等。
什么叫非法集資?
非法集資是指單位或者個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經有關部門批準,以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證券或者其他債權憑證的方式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并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資人還本付息或給予回報的行為。
常見非法集資的種類
★
預付費消費非法集資
企業以極高的優惠誘使消費者預存消費或預付款,集資后挪作他用,到期不能兌現。(提示:超過正常消費的預付款或者超過正常優惠幅度的預付款都應警惕。)
消費返現非法集資
打著“消費即投資”的旗號,以超過正常的價格銷售商品,承諾在一定期限內部分或全部返還購貨款方式集資。(提示:超過正常商品購買價格的消費就可能是集資的損失。)
投資理財非法集資
投資公司、理財公司、財富公司等,以投資項目或發售理財產品名義,承諾高回報零風險或低風險,向公眾吸收資金。(提示:投資公司、理財公司、財富公司未經金融監管部門批準,只能用自有資金進行投資,發售理財產品行為屬于違法。)
原始股非法集資
以在地方股權交易市場“上市”為噱頭,向老百姓發售原始股吸收資金。(提示:企業在新三板和其他地方股權交易市場掛牌展示不能稱為“上市”,其股權不能自由交易,掛牌企業不得公開宣傳向不特定公眾發售股票。)
私募基金非法集資
私募基金公司公開對外宣傳,向超過限額的合格投資者或者向不特定公眾吸收資金。(提示:私募基金公司募集資金應當將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和私募基金產品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并向具備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不得對外宣傳,不得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
養老機構非法集資
養老機構以項目建設、預訂床位、直接借貸等為由,向老年群體募集資金。(提示:養老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不特定公眾吸收資金,在養老機構建成前向養老機構繳納任何資金都存在風險。)
農民專業合作社非法集資
農民專業合作社假借開展信用(互助)合作為名,將不特定公眾吸收為社員,承諾固定回報,向所謂的“社員”吸收存款。(提示:具備產業合作基礎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符合一定條件,可以向當地金融辦申請開展信用(互助)合作業務,采取“吸股不吸存、分紅不分息”原則,向內部社員吸收股金,供社員內部使用。)
公安部提醒需要特別警惕的十類“投資理財”項目
(一)以“看廣告、賺外快”、“消費返利”等為幌子的;
(二)以投資境外股權、期權、外匯、貴金屬等為幌子的;
(三)以投資養老產業可獲高額回報或“免費”養老為幌子的;
(四)以私募入股、合伙辦企業為幌子,但不辦理企業工商注冊登記的;
(五)以投資“虛擬貨幣”、“區塊鏈”等為幌子的;
(六)以 “扶貧”、“慈善”、“互助”等為幌子的;
(七)在街頭、商超發放廣告的;
(八)以組織考察、旅游、講座等方式招攬老年群眾的;
(九)“投資”、“理財”公司、網站及服務器在境外的;
(十)要求以現金方式或向個人賬戶、境外賬戶繳納投資款的。
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